AI 簡史 一

[AI 創客] 中學生AI 素養 – AI 簡史(I)


CodingCoffee

17 June, 2019

(以WiKi 為主要資料來源):

在現代計算機思想出現前,所出現的人工生命,自動人偶、自動機的故事

在 希臘神話中的機械人和人造人

赫淮斯托斯的黃金機器人。

赫菲斯托斯古希臘神話中的火神和匠神,與羅馬神話武爾坎努斯拉丁語Vulcānus)對應。西方語言中的「火山」一詞來源於他的羅馬名字。他是奧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希拉的兒子,或是希拉自己的孩子。

這位火神既不高大魁悟,也不英俊瀟灑。他並不留戀奧林匹斯山的安逸生活,反而更喜歡埃特納山上的工匠舖,與他的助手獨眼巨人為伴

相傳火山是他為眾神打造神兵和神器的工匠爐。他是諸神的工匠,具有高超的技巧,製造了許多著名的神兵、神器。傳說海利歐斯駕駛的日車、厄洛斯的金箭銀箭、宙斯神盾都是他鑄製的。

比馬龍 的伽拉忒亞

比馬龍,又作畢馬龍,是希臘神話賽普勒斯國王,比馬龍為一位雕刻家,他根據自己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創作了一個象牙塑像,並愛上了他的作品,給「她」起名為伽拉忒亞 ,愛神阿芙蘿黛蒂羅馬人維納斯)非常同情他,便給這件雕塑賦予了生命。

到了中世紀就開始出現了使用巫術或鍊金術將意識賦予無生命物質的傳說,

賈比爾Takwin

賈比爾,他的最大貢獻在化學,強調系統性的實驗, 發明了20餘種實驗室儀器,他發現了硫酸、 鹽酸、硝酸、檸檬酸醋酸與酒石酸, 並成 功地隔離了砷、銻、鉍等元素。他應用 化學知識於工業用途:製造不鏽鋼、防水 布,利用二氧化錳於玻璃製造。據說他還 發明了防火紙與夜明墨水。

他的最終目的Takwin ,是要在實驗室中製造生命出來

Reference: http://depthis.ccu.edu.tw/LKSunLecture/1/010%20%E5%A4%A7%E9%A3%9F%E5%B8%9D%E5%9C%8B%E5%A7%8B%E6%9C%AB.pdf

帕拉塞爾蘇斯 的 何蒙庫魯茲

何蒙庫魯茲Homunculus)又稱霍爾蒙克斯,意指中世紀歐洲鍊金術師所創造出的人工生命,也指這種創造人工生命的工作本身。

其製作方法是、在燒瓶中放入人類精液以及各種草藥並且密封,通過馬糞的發酵作用來進行保溫。經過四十天後,燒瓶中就會出現透明且具有人類形狀的物體。但是此時它因為還沒有肉體,需要加入活人的血液,並在四十個星期裡保持的胎內溫度進行培養。這段期間內,每天都要保證加入新鮮的血液。如果把它拿出燒瓶,或是停止新鮮血液的供應,則會立即死亡。(在有的傳說中,也有規定一定要使用水銀燒瓶。)經過這些工作完成的生命,外表和人類兒童基本一樣,但是身體比人類要小很多。何蒙庫魯茲自降生起就具備了各種各樣的知識。

據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術師帕拉塞爾蘇斯就造出了何蒙庫魯茲,但是在他死後,再也沒有第二位成功製作出何蒙庫魯茲的人了

Judah Loew的魔像

魔像泥人Golem,直接音譯為戈侖)是傳説中用巫術灌注黏土而產生自由行動能力的人偶。「Golem」一詞曾在《聖經詩篇》(Psalm 139:16)中出現過一次,,寓指上帝未塑造完全的人類[1][4]。16世紀布拉格猶太教拉比猶大羅本比撒列(Judah Loew ben Bezalel)寫過一些描述魔像的故事,使其名聲傳播開來。

魔像時常在近代的角色扮演遊戲奇幻小說中出現,而且材質不限於黏土,甚至包含了金屬石頭布料屍體等等都有。

19世紀的幻想小說中出現了人造人和會思考機器的題材

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小說《科學怪人》的原版內頁

科學怪人》(英語: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又譯作《法蘭克斯坦》(Frankenstein),是西方文學中的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誕生於日內瓦湖畔,出自瑪麗雪萊之手。最初出版於1818年,較為普及的版本是1831年印行的第三版,屬於受到浪漫主義影響的哥特小說。後世有部份學者認為這部小說可視為恐怖小說科幻小說的始祖;不過,目前已知1764年出版的《奧特蘭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方為第一部哥特小說恐怖小說。法蘭克斯坦是故事中的瘋狂醫生,因為以科學的方式使死屍復活,所以中文版譯作《科學怪人》。而那個人造人稱為「法蘭克斯坦的怪物」。

故事主要描述一個科學家的瘋狂計劃,維多法蘭克斯坦計劃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一個生命體,說是想打造一個完美的人。於是,他從墳場精挑細選後挖出屍塊,以專業知識判斷還能使用哪部分,再將之拼成人型,通過電擊賦予他生命。不久,法蘭克斯坦便發現這是個嚴重的錯誤,他製造了一個怪物。於是,他開始追殺這個怪物,怪物也本能地逃亡,雙方發生多次衝突。弗蘭克(Frank monster)殺死了法蘭克斯坦的弟弟。

卡雷爾恰佩克的《羅素姆的萬能機器人》

卡雷爾恰佩克捷克語Karel Čapek,1890年1月9日小施瓦頓諾維采 - 1938年12月25日布拉格),20世紀捷克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1921年,卡雷爾出版了《羅素姆的萬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書中首次使用了機器人的英文「Robota」這個詞(之後才改成Robot)。卡雷爾稱是其兄弟約瑟夫恰佩克發明了該詞。

卡雷爾和約瑟夫都是著名的反法西斯人士。2005年6月捷克票選「最偉大的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中,他排名第九。

《羅梭的萬能工人》(英語:R.U.R.),是一套1920年的科幻舞台劇,由卡雷爾恰佩克捷克語編寫。「R.U.R.」全寫是「Rossum's Universal Robots」,意即「羅梭的全能機器人」,該句英語短語常用作劇本的副標題 。[1]該劇於1921年首次演出,並定下機器人的英文「robot」並對科幻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R.U.R.》出版後迅速成名,並在其出版初期有著具大的影響力。[3][4][5]到了1923年,它已被翻譯成30種語言。[3][6]

該劇開始於一個用有機合成物製造人造人的工廠,那些人造人被稱「機器人」(robots)。相對現代所稱的機器人,這些生物比較像賽博格複製人,因為他們外表和人類無異,他們甚至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看來快樂地服務人類,但情況慢慢改變,一個對人類懷有敵意的機器人帶頭反抗人類,導致人類滅亡。 恰佩克其後用了同一主題,但以另一個方式創作了《山椒魚戰爭》:故事中人類成為社會中奴僕階層而非滅絕。

《羅梭的萬能工人》情節黑暗但有希望,約翰克魯特讚揚《羅梭的萬能工人》是一套「含超凡智慧與近惡能量的劇作」,並將該劇列入其中一部戰時的經典科幻作品。


劇中含機器人的一幕。


劇中機器人起事反抗人類的一幕。

Samuel Butler的《機器中的達爾文(Darwin among the Machines)》

一文(1863)探討了機器通過自然選擇進化出智能的可能性。[至今人工智慧仍然是科幻小說的重要元素。

自然演化出了人類,人類創造了電腦。


以網際網路串連的電腦,最後會不會形成一顆「地球心靈」,超越了人類,超越了所有的自然物?


Reference : 電腦生命天演論(BE0080) ──人工智慧的演化

Darwin among the Machines

作者:喬治‧戴森 George Dyson

譯者:王道還出版社:時報文化


本書識見深邃、文字優雅,書名源自英國人巴特勒(Samuel Butler, 1835-1902)1863 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巴特勒見到新型機器體積逐漸縮小,又有複製能力,而且機器之間的常距通訊也方興未艾,他預言:人類仿冒自然的智慧,一時間似乎風生水起,彷彿即將征服自然,可是最後「自然」勢必反撲,「人類的創造物」(機器/電腦/網路)終將重歸自然指揮。戴森在本書討論的是人類以機器模擬智慧的歷史,從 17 世紀的霍布斯談起,眼界不凡,以遠距數位通訊與數位電腦的發展史,發揮巴特勒的論證,從達爾文出生之前 150 年,談到現代──達爾文的眼界不及之處,正在地平線上逐漸現身。電腦是馮紐曼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成功的,而他已指出人腦運算的邏輯與電腦的不同。電腦正在自行演化

許多文明中都有創造自動人偶的傑出工匠

加扎利的自動人偶


加扎利的可程式自動人偶(1206年)


加扎利 (1136年-1206年)是一個傑出的阿拉伯博學者:兼伊斯蘭學者,發明家,機械工程師,工匠,藝術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於一身,來自賈茲拉,美索不達米亞,生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中世紀)。他最著名的寫於1206年的書精巧機械裝置的知識之書,描述了50種機械設備以及如何製造他們。


大象時鐘是加扎利最出名的發明之一.

《精巧機械裝置的知識之書》中的提水機(1206年)

偃師(中國西周)

偃師:周穆王時代的能工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穆王與姬妾一同觀賞,木偶對侍妾眉目傳情,穆王大怒,欲殺偃師,經剖示木偶方罷。 ——《列子•湯問

《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相傳為戰國時期列禦寇所著。列子的學說主要是養生術,認為人不能長生不老,有生必有死。《列子》後來被道教奉為經典,唐天寶元年(公元742 年)詔稱《列子》為《沖虛真經》。

據《列子》記載,周穆王西遊歸來,一路顛簸,接近中原地區時,夕陽西下。一個人一襲長衫,極目遠眺。侍衛稟報,路上那個人自稱名叫偃師,願奉獻技藝為周穆王接風。周穆王此行,早已大飽眼福,不再有什麼稀罕事兒,這時向他展示自己的才藝和技能,說明偃師這個人胸有成竹!不鳴則已,否則一鳴驚人!

周穆王召見他:和你一道來的是什麼人?

偃師回答:是我所造的能唱歌跳舞的伶人!

穆王驚奇地看著它,行走俯仰如同真人。偃師搖它的頭,便唱出了符合樂律的頌歌;捧它的手,便跳起符合節拍的獨舞。穆王拍手稱快,以為是真人,叫盛姬及宮內侍御一起觀看。表演結束時,伶人眨眨眼睛,向穆王的嬪妃招手,嬪妃們先是一怔,然後紛紛向伶人拋撒眉眼。

這場精彩的表演有些過火,一個比君王更加吸引臣民和嬪妃的伶人製造者,其下場可想而知,這一點作為木匠的偃師也有些始料不及。

周穆王醋性大發,來人!把偃師拉出去斬首!

好在偃師手疾眼快,剖開那伶人讓周穆王看,原來是用皮革、木料、膠水、油漆、白粉、黑粉、紅粉、青粉等材料湊合起來的,穆王仔細察看,伶人體內的肝、膽、心、肺、脾、腎、腸、胃,體外的筋骨、四肢、骨節、皮膚、汗毛、牙齒、頭髮等全是假的,但功能卻十分完備,聚合起來又同一開始見到的一樣逼真。

周穆王試探著拿走伶人的心,它的嘴便不能再說話;拿走它的肝,它的眼睛便不能再看東西;拿走它的腎,它的腳便不能再走路。心虛的穆王這才踏實了。

周穆王釋然一笑,讚嘆道:人的技巧竟可以與創造萬物的天帝相媲美!

班輸的雲梯,墨翟的飛鳶,自稱是最高的技能,他們從弟子東門賈、禽滑厘那裡聽說了偃師的技巧,便再也不敢談論自己的技藝,常常拿著規矩默默研究。

偃師製造的伶人,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仿真機器人。

偃師非但沒有受罰還得到周穆王的褒獎,並得到一塊封地,因為他名字叫偃師,封地也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是歷史上「偃師」一詞第一次合成並見諸史籍。

偃師用心血創造了伶人,又冒死化解了君王的嫉妒。我不知道偃師的智慧和膽量從何而來?他是怎樣製造出伶人來的,究竟是什麼東西控制著伶人的一舉一動,是完全靠物質的傳遞?還是靠靈魂的感應?偃師和伶人之間的默契又如何保持?這是一個曠古之謎!《列子》中沒有寫明,或許有意隱含,這是一個遺憾!

我小時候曾用牙膏蓋做頭,截取指頭粗細的竹子做胳膊、肚子、雙腿,用兩個紐扣做腳板,做成一個「竹偶」,用兩根線從胳膊穿過肚子再穿過腿和腳板,再把它腳下的兩根線穿在粘和平整的兩塊木板縫隙中,自己的雙手在木板下沿著縫隙,來回拉動線繩,「竹偶」就模擬出人的一些動作,一模一樣的兩個「竹偶」夾在同一個木板縫隙中,還可以對舞。那樣的童趣時光不會再回來了!

我們童年的「竹偶」,同偃師創造的伶人異曲同工。但是,現代人的手工技藝和我們的祖先「偃師」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最重要的是缺乏伶人那種氣血兩旺、勾人心魂的生機和魅力。

既是地名又是人名的古都偃師,迤邐數千年至今,愈加時尚富庶。

Reference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2evq2eg.html


// STEAMKid 實體課程

【AI 創客】Scratch AI & Machine Learning

【文化創客】 博物館文物創客夏令營

// STEAMKid 實體課程

Complete and Continue